• <menu id="oqqq6"><bdo id="oqqq6"></bdo></menu>
    <td id="oqqq6"></td>

    熬過裁員欠薪潮,2023年這些體育賽道有望回暖

    來源于 體育大生意 2023-01-12 23:57:17
    2023年,國內體育賽事市場即將重回正軌。
    熬過裁員欠薪潮,2023年這些體育賽道有望回暖

    文|馬蓮紅

    2022年的體育人可謂命運多舛。有人經歷了瞬間失業,2023亞洲杯易地舉辦、汕頭亞青會取消,以及馬拉松等賽事臨期取消,一番辛苦籌備一夕間付諸東流;有人遭遇裁員欠薪,騰訊體育大裁員、職業體育俱樂部大面積欠薪。當然也有體育人收獲碩果,Keep、康力源、三柏碩、力玄運動接連申請IPO,體育上市公司數量增至44家,安踏上半年首次超越耐克和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的營收......

    這一年,對每一個體育人來說都不容易,在行業的至暗時刻,有人選擇繼續堅守,也有人選擇拋下手頭的一切重新出發,尋找新的出路。盡管疫情對行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隨著2023年體育黃金賽事回歸,體育從業者有理由保持著樂觀迎接嶄新的一年。

    冰雪、運動品牌、體育科技就業機會大幅增加

    2022年是實打實的體育大年,年頭有北京冬奧會,年末有卡塔爾世界杯。

    北京冬奧會不僅成功帶動“三億人上冰雪”,還帶火了造雪師、制冰師、IP運營師等新職業。據北京冬奧會官方人力資源服務獨家供應商BOSS直聘發布《冰雪產業人才發展觀察》顯示,2017年以來,冰雪產業的人才需求持續增長,2021年達到增長高峰,人才需求規模同比增長57%,平均招聘薪資為8200元,同比增長7.5%。2022年1月至2月,特別是冬奧會舉辦期間,冰雪裝備、服飾和周邊產品熱度激增,帶動以冬奧商品特許零售商和制造商為代表的批發零售業和制造業企業招聘需求快速增長,崗位規模占產業整體比例達到40%。

    冰雪運動教學類崗位也在這一年達到頂峰,數據顯示,2021年,冰雪運動教練崗位在冰雪產業各類人才需求中占比最高,比例為14.6%,需求規模同比增長46%,其中三分之一是滑雪教練,而花樣滑冰和速滑項目教練的招聘需求同比分別增長了82%和55%。

    在卡塔爾世界杯舉辦之際,獵聘發布了《2022足球領域就業數據洞察》,該數據洞察顯示,在獵聘平臺上,足球領域招聘職位最多的崗位中,足球教練位居榜首。位居第二、第三的是足球內容/新媒體運營、足球賽事運營。此外,足球主播、足球招生課程顧問位居第四、第五。

    此外,新興體育科技公司、體育運動品牌等今年也有亮眼表現。年初中國最大的線上健身平臺Keep正式向香港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聆訊申請,沖刺“運動科技第一股”。中國健身器材行業也迎來了黃金發展周期,半年內康力源、青島三柏碩、浙江力玄運動三家健身器材制造廠商先后申請IPO。 

    體育運動品牌也是今年紡織行業為數不多表現亮眼的細分品類。在不久前的安踏集團2022年度工作總結會上,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透露,集團現擁有員工超過5萬7千人,其中2022年入職了2萬名新員工。1月11日,安踏于港交所發布2022年營運表現公告,公告顯示,安踏品牌產品零售金額同比取得低單位數正增長,FILA品牌產品零售金額同比取得低單位數負增長,所有其他品牌零售金額取得20%-25%正增長。

    體育傳媒、職業體育、賽事公司被“失業危機”籠罩

    不過,大賽雖熱鬧,卻并非所有體育人都過得順遂。

    俱樂部大面積欠薪,是中超2022年最大的坎。實際上,國內聯賽已經長期存在欠薪問題,在中超賽季開幕前一周,重慶兩江競技甚至因此而不得已退出了中超聯賽,甚至有多支球隊因欠薪問題鬧到“撕破臉皮”的地步。直到2023年,中超的歷史欠薪問題依舊沒能徹底解決。

    作為體育行業流量入口之一的線下健身行業,2022年也過得并不如意。開店、關店、控流,還要承受來自同行“跑路”的不良影響,諸多不確定因素讓大量從業者們選擇轉行。精煉《2022年健身行業報告》的調研數據顯示:40.3%的教練在疫情后更換了工作,其中包括了更換公司以及不再從事健身行業的教練。

    因為疫情賽事停擺而“無米下鍋”的體育人也不在少數。自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大部分路跑賽事和活動被迫延期或暫停,2022年上半年幾乎無馬可跑,直到下半年的11月份才有了小幅回暖。據了解,超半數跑賽事運營企業都轉向開發露營、服裝研發等新業務。

    據體育大生意了解,世界杯剛過,各大體育門戶及相關頻道就開啟了大規模裁員。(往期相關報道:騰訊體育大裁員,撤銷六大業務組!中國體育傳媒轉入蟄伏時代

    2023年,選準賽道重新出發

    2023年,國內體育賽事市場即將重回正軌,體育人終于看到了曙光。

    這一年,國際體育大賽將重回國內,杭州亞運會、成都大運會、ATP上海大師賽等國際賽事將會如期上演,各大城市也早早公布了體育年度工作報告,據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上海將舉辦網球大師賽等國際賽事,以及上海馬拉松、上海賽艇公開賽等自主品牌賽事。

    國內大賽也紛紛回歸。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的2023年黃金賽事資源顯示,總臺還將與國家體育總局打造系列自主自辦品牌賽事,包括2023年中國網球巡回賽、2023年中國手球超級聯賽、2023-2024賽季中國飛盤聯賽、2023-2024賽季中國冰壺聯賽、《中國席位》系列賽事、中華龍舟大賽、馬拉松系列賽事等。

    賽事的回歸無疑將直接帶動行業就業率,對體育專門人才來說,高薪亦可期待。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體育行業中超過40%的運營和市場類崗位要求求職者掌握復合技能,15%的崗位對求職者提出專門的外語水平要求,這一比例較文化、娛樂領域高出一倍以上。由于專業運營、市場類求職者數量少,有行業工作經驗的人才極受雇主歡迎,也有底氣要求更有競爭力的薪酬。

    體育教育行業同樣存在大量就業機會。隨著“雙減”政策的發布和落實,數以萬計的體育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據統計,截至2021年9月,我國已有66萬家體育運動類培訓相關企業。另一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0歲至14歲人口超過2.5億,而隨著生育政策調整取得積極成效,我國少兒人口比重回升,龐大的青少年人口數決定了巨大的體育教育需求。此外,今年發展較好的體育科技企業在2023年也將加速發展,同樣也是體育人較好的就業選擇。

    新的一年,體育行業將脫掉“特困行業”的帽子,開始跑向復蘇的春天,逐步恢復往日的生機與活力,體育人的困頓也將隨之紓解,事業翻開新的一頁。

    注:本文所用圖片來自全體育

    登錄后參與評論
    全部評論(0)
    一区二区中文三区无码激情
  • <menu id="oqqq6"><bdo id="oqqq6"></bdo></menu>
    <td id="oqqq6"></td>